返回首页

2021报名考驾照不学了能退吗?

196 2024-03-02 14:00 admin   手机版

一、2021报名考驾照不学了能退吗?

驾校交了报名不想学了可以退费的。驾校退款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报名后,未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要求退学的,扣50元服务费;

2、体检合格已取得驾校学籍但未办理科目一预约考试申请单要求退学的,扣除建挡、服务费150元;

3、已在驾管所办理科目一预约考试申请单,参加驾校组织的理论培训,未参加科目一考试要求退学的,扣除建挡、服务费200元及理论培训费用150元;

4、考试未合格要求退学的,扣除建挡、服务费250元,理论培训费用150元;

5、科目一考试合格上车训练后要求退学的,除扣除建挡、服务费250元,理论培训费用150元外,按训练一小时扣除80元实车训练费用计算(以IC卡计时为准);

6、选项科目考试合格,路考前要求退费的,不予退还学费。

二、还要几年不学驾照可以开车?

目前还没有不要驾照就可以开车的国标出台,除非无人驾驶汽车普及会出台政策吧

三、驾照报名不学了多久能退?

快的情况下1-2天就可以完成。

1、要是驾校肯帮你的退学办理提交车辆管理所审理的情况下,退学1天就解决了;

2、自己写份退学申请报告,让驾校盖章,再由驾校的工作人员送车辆管理所驾管科审理,驾管科收到办理报告会当场批复准予退学,这样手续就算做完了。

四、不学驾驶不考驾照会怎样?

不考驾照可能会让你缺乏相应的交通安全意识,比如不知道闯红灯的危险性;不知道逆行的危险性;不知道行人、非机动车走快车道的危险性。还可能会导致缺乏预测机动车行为的能力,比如打方向灯意味着可能要变道,这时候要注意远离车辆;比如看见车辆倒车灯亮了意识到在倒车,这时不要从车辆后方经过;还有夜间驾驶电瓶车上路一定要开车灯,不然在视线不好的路段汽车驾驶员根本看不见你在什么位置。等等之类的。

五、一辈子不学驾照可以吗?

当然可以。学不学驾照是个人的自由。学驾照,要报名交费,科目一科目四在电脑上考试,内容为交通法规及安全文明驾驶知识;科目二科目三为上车实际操作,需要认真按教练指导学习,刻苦练习才能通过。

拿到驾照后,可以自己开车上下班,避免搭车的烦恼。可以自驾畅游祖国大好河山等等。不学驾照,到哪就搭车好了,可能节省买车、停车、保养等费用,经济上比较划算。各有利弊!

六、山东驾照报名后不学多长时间过期?

驾驶技能准考证明的有效期为三年,申请人应当在有效期内完成科目二和科目三考试。未在有效期内完成考试的,已考试合格的科目成绩作废。

从《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第三十八条可以看到,申请人在场地和道路上学习驾驶,应当按规定取得学习驾驶证明。学习驾驶证明的有效期为三年,申请人应当在有效期内完成科目二和科目三考试。未在有效期内完成考试的,已考试合格的科目成绩作废。

在科目一考试合格后,车辆管理所将为学员核发驾驶技能准考证明,也就是学习驾驶证明,学员凭此证明参加科目二、科目三的训练和考试。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取得学习驾驶证明或还没考科目一的,都不存在驾校报名有效期过期的问题。

在驾驶技能准考证明有效期内,科目二和科目三道路驾驶技能考试预约考试的次数不得超过五次。第五次预约考试仍不合格的,已考试合格的其他科目成绩作废。

七、不学英语犯法吗?

不学英语犯法是够不上的,法律上没有这一条规定,现在我国小学三年级就有英语课了,为什么不学英语呢?英语是学生一门重要的一门课,不学英语不能考大学,学好英语,可以走出国门,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科技进步,外贸交易等等,都需要英语人才去实现。

八、子不学什么又不学什么?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是《三字经》上的词语。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九、男不学哲学女不学心理?

男不学哲学,怕你想多了出坏主意来整我;女不学心理,怕你学晓了看破我的坏主意。

可见提出这种说法的人,自己不怀好意。

男学不学哲学,女学不学心理,是个人的喜好和取舍,何用他人置喙?

要是男的都不学哲学,何解自古至今的思想家、哲学家多是男的?

心理学家也是男性居多,所以女性们应该争气,培养出对哲学及心理学的学习兴趣来,在思想界和心理学界,与男性看齐!女不负「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英名。

十、穷不学医富不学道?

        今有“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之笑谈,虽有戏谑之意,但也表明了学医之难,尤其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甚或是高明的医生是非常难的。

       穷不学医,富不学道。

       纵观历代著名中医,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家无余财,是不太可能走上从医之路的。

       “鸳鸯绣出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医术首先是一种技艺,是医生可以安身立命之本,所以传统医学知识的传承多是家族传承的方式。

       历史比较久远的名医,如扁鹊、淳于意、华佗、郭玉、张仲景、陶弘景、孙思邈等人,是如何获得医学知识的,史书上几无记载,或者有记载也不太可信,比如《史记》中记载扁鹊服用长桑君秘方一个月,眼睛便有了透视功能,可见五脏症结,诊脉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这种说法肯定是不可信的。

       而宋元明清时代的很多名医,其求医过程有明确的记载,而其中“世代业医”或祖辈“知医”者居多。

       人有生老病死,无论在古代中医的社会地位如何,医生的收入,尤其是有一定医疗水平的中医,其收入是有保障的。所以出生于医学世家,不但可以自幼耳濡目染,而且有了比较可靠的物质保障。

       也有不少名中医并非是医学世家出身,但也达到了非凡的成就,比如李东垣、缪希雍、喻嘉言、刘纯、李中梓、周学海等。这些并非医学世家出身的医学大家,能够取得成功,除了异人的天赋,贵人相助、自身努力外,同样离不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即使是现在,也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供养孩子读书的,更何况古代,贤德如毕竟孔圣人还要收弟子数条束脩呢。

        而在学医的过程中,就要访高友、拜名师,这个过程都是需要费用的。

        比如朱丹溪想要拜在罗知悌门下,凡数往返,不与接。

         而李东垣拜师张元素的代价就更大了,史书曰:捐千金从之学。

         如果没有一定的收入来源,纵有满腹的求道之心,想必也是难以做到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