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河北获鹿县,获鹿名称的由来?

117 2024-03-10 08:33 admin   手机版

一、河北获鹿县,获鹿名称的由来?

河北省鹿泉市获鹿镇 获鹿镇来历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鹿泉县,县治在今获鹿镇。天宝十五年(756年)因安史之乱,鹿泉县改名为获鹿县,“获”当地方言读作“怀”(huái ),“鹿”、“禄”谐音,意即擒获安禄山之意。金元时代,获鹿曾升为州,州治所仍在获鹿镇。明代以后复称获鹿县。1948年9月该镇改为获鹿市(区级),1953年改为城关镇,1987年3月更名为获鹿镇。获鹿镇旧时建有城墙,始建于隋代置县时,明代改为土石结构,全长2.5公里。城有三个城门:东门为迎恩门,南门为和薰门,西门为威远门,惟独没有北门,曾流传一句古语:“获鹿城样样全,就是没有北门和北关。”城中街道旧时以能通行 会让车轿为标准,小巷宽度也多在1米多,城圈外道路也不宽敞。解放后,县政府不断对旧城加以整修和改造,先后开通横贯南北的向阳大街、穿越东西的镇宁路,在县城形成“十字”结构。继而修建了龙泉路、翠屏大街、北斗路、威远大街等大小街道38条。1997年市区实施东移战略,开通了全宽50米的海山大街,使县城的面积由过去的不足1平方公里扩至10平方公里。各主要街道两旁,商业楼整齐排列。

二、干饭,干酒是哪个地方的方言?

干饭,干酒是流行于四川省内江市及所辖地区的方言。这些地方包括内江市市中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等地。在这些地方,吃饭被称为干饭,喝酒被称为干酒。例如,熟人之间打招呼:张二哥,干饭没有?

老李,今天中午没干酒哇?

而在四川省的其他地方,用干饭、干酒来表达吃饭、喝酒的还比较少。

三、干饭是哪里的方言?

干饭,干酒是流行于四川省内江市及所辖地区的方言。这些地方包括内江市市中区、资中县、威远县、隆昌等地。在这些地方,吃饭被称为干饭,喝酒被称为干酒。例如,熟人之间打招呼:张二哥,干饭没有?

老李,今天中午没干酒哇?

而在四川省的其他地方,用干饭、干酒来表达吃饭、喝酒的还比较少。

四、威远故事歌词谁写的?

《威远故事》是由中国内地嘻哈说唱男歌手GAI周延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收录于专辑《杜康》中。这首歌是以GAI的家乡命名的歌曲,演唱以四川方言为主,在上线次日便飙升QQ音乐巅峰榜第二位,也是新歌收听数据上唯一上榜首的歌曲。这次与歌曲一同上线的还有MV,MV里通过少年时光与青年境遇穿插出现,营造出即描白真实又超越现实的跨时空氛围感,实现与过去的自己面对面。

五、四川话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

与普通话中声母的区别:大部分地区所使用的四川话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话为[zhìshāng],四川话为[zǐsāng] 注2 (音同“字桑”);"超市"普通话为[chāoshì],四川话为[cāosǐ](音同“操四”);"支持"普通话为[zhīchí],四川话为[zīci](音同“资瓷”)。

在四川话 (但不包括成都话) 中以鼻音“n”开头的音节中,如果韵母不是“i”开头(如“i”或者“in”),则“n”都混淆为“l”。如“南方”,四川话中音同“兰方”。成都话的“n”在“i”前腭化为舌面鼻音。

音节中或末尾的鼻音大都能区分,而成都附近、眉山、乐山等地的前鼻音(咸山摄)弱化成鼻化元音,如成都中派“an”的发音为国际音标中的[ae~]。

音节“ing”与“in”跟大部分南方方言一样,完全混淆,统一发音为“in”。“eng”与“en”在大部分音节中混淆为“en”,如“痕”与“恒”同为[hen];“棱”发为[len]。但是“eng”和“en”而在声母“b”、“p”、“m”、“f”后能够区分,前者变为“ong”,而后者仍然发“en”的音。

音节“wu”固定变化为“vu”,如“五”、“雾”等。

普通话中以韵母(元音)开头的音节,大多都冠以鼻音“ng”,如“安”[ngan]、“恩”[ngen]。

四川东北部的巴中、仪陇;四川南部的仁寿、井研、威远、自贡、荣县、隆昌、筠连和四川西南部的西昌、会理、盐源、德昌、冕宁、盐边、米易等地的人能够区别平舌与翘舌。

同时成都市所辖彭州市、郫县、都江堰市和新都区西部使用一种独特的“卷舌音”,在读“十”、“室”、“吃”、“侄”等古代入声字时不仅翘舌,而且舌尖后卷,有点类似于儿化音,比如“十”[shir]、“吃”[chir]。

在声调上,成渝片古入声归阳平(即二声),如“一”、“六”、“绿”等字声调均为阳平;雅棉小片古入声归入阴平(即一声);仁富小片古入声归入去声;岷江小片保留入声,因此也与通常意义的四川话差别较大。

大多数地区入声归入阳平是四川话与其他北方话的主要区别。

词汇。文白异读:四川话由于受北方官话的长期影响而产生了文白异读系统,白读音主要出现在高频日常生活用语中,而文读音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新词汇中。四川话的文白异读系统也在不断变化中,但主要的趋势是文读越来越占优势,部分字白读已趋于消失,固定为文读读音。

语法。除了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词汇外,语法跟普通话基本一致,能逐字互译。

被动句中的“被”字一般说为“遭”,但此时带有不情愿、不高兴的感情色彩,所以平时被动句使用较少。如“他遭开除了。”普通话中说为“他被开除了。”

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不能不提的形容词,白,不说白,说“迅白”;黑,不说黑,说“去黑”;轻,不说轻,说“捞轻”;重,不说重,说“帮重”;快,不说快,说“飞快”;甜,不说甜,说“抿甜”;酸,不说酸,说“溜酸”;等等。

六、内江人说话都是卷舌的么?

内江话,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仁富小片内江方言(两城区+资中南),只有少数几个整体认读音节发卷舌音,如 zhi chi shi ri,这点和自贡方言不同(自贡 内江隆昌 内江威远 重庆荣昌),自贡方言的卷舌规则同普通话,但卷舌音比普通话更靠后,听起来卷舌音普通话更重。 就整个四川来说,大部份的方言都属于成渝片,极少部份为岷江小片(宜宾 泸洲等),剩下的就是灌赤片仁富小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