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与规律?
做到科学规划,专业发展,确保行动方向正确。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计划是行动正确的先导。在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初步确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学校和课题组要组织专家从寻找教师课堂教学特点人手,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拟订较为详细的发展计划。包括学科骨干类型定位、中短期具体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细化到要读的书目、要上的研究课、要发表的文章篇数等等,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教师个人和学校课题组都有一本账,按照这一计划安排各阶段工作,并做好督促检查、阶段总结等工作。要注意加强过程性管理,注重效果。
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作用,聚焦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与疑点,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以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成长三个专题为主线设计。各科教学培训内容要精心选择,以贴近实际、贴近课堂、贴近学科案例为主,采用讲座、经验交流、问题研讨、学员互动等方式进行,切实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具体问题,提高课堂实施的能力与水平。
二、乡镇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方案?
1. 确定交流主题:根据乡镇教师的专业领域和兴趣,确定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主题,如“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如何开展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等。
2. 组织人员:由学校领导、学科教研组负责人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交流团队,负责策划、组织和实施学术交流活动。
3. 邀请专家学者: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交流活动,为乡镇教师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4. 确定交流形式:交流活动可以采取讲座、研讨、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讲座可以由专家学者主讲,研讨可以分组进行,案例分析可以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5. 制定活动计划:明确交流活动的时间节点、地点、参与人员等具体事项,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6. 宣传推广: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方式,对交流活动进行宣传推广,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
7. 落实经费:向学校领导汇报活动计划,争取足够的经费支持,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8. 活动实施:按照活动计划,组织乡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9. 总结反馈:活动结束后,对交流活动进行总结,收集乡镇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参考。
10. 建立长效机制:将学术交流活动纳入乡镇教师的日常培训体系,形成长效的学术交流机制,促进乡镇教师的专业成长。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