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撞死宠物逃逸属于交通肇事逃逸吗?

296 2024-04-16 08:17 admin   手机版

一、撞死宠物逃逸属于交通肇事逃逸吗?

压死宠物犬驾驶人离开不算肇事逃逸,我国目前法律上没有规定宠物犬可视为人类,通常规定宠物犬是人类的财产,所以,你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 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碍;(三)消除危险;(四)返还财产;(五)恢复原状;(六)赔偿损失;(七)赔礼道歉;(八)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第十九条 侵害他人财产的,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方式计算。根据上述法条规定,压死宠物犬驾驶人离开不算肇事逃逸,虽然算不上肇事逃逸,按照我们的公序良俗来讲,损坏他人财产要赔的道理,虽然构不上法律行为,但构成道德上的不作为,如果对方也有过错,可减轻你的赔偿数额。

二、交通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般情况下,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以认定为逃逸:

1、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

2、认为对事故无责任,驾车离开;3、有酒驾和无证驾车嫌疑,报案后仍不听候处理;

4、把受害人送院后,没报案且无故离院;

5、把受害人送院后,留假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6、在接受调查期逃逸;

7、离开现场后不承认曾因其原因导致事故,但交警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了事故。

三、什么是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人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的现场,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了一系列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等不能确定的行为。

交通肇事逃逸的目的是为了逃避相关的责任。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逃逸的,应该要负全责。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四、交通肇事逃逸保证书?

没有固定格式,写清肇事的经过及逃逸的事实,和对逃逸的态度及以后的表现。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肇事逃逸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之规定处理,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拘留十五日以下.以及第一百零一条之规定吊销驾驶证,终生禁驾。以上是对交通肇事逃逸悔过书怎么写问题的解答。

五、交通肇事逃逸致孕妇流产?

.交通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所谓“交通肇事后逃逸”,《解释》第3条规定,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2条第1款规定和第2款第(1)至(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这里要注意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所谓“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2、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六、交通肇事逃逸的特殊案例?

通常来说,在追尾的事故当中,一般都是后车全责。但是在近日发生的一起追尾事故当中,却出现了比较大的争议。

在5月24日,广东肇庆的一辆百万豪车宾利正停在路边,车后驶来一辆电动自行车,直接就撞到了宾利轿车尾部,骑电动车的女子由于惯性,人都被弹了起来,险些被甩到前边。女子见四周无人,马上调整车头,骑车迅速离去,随后,宾利车主表示其维修费需要十几万,且公开寻找该女子。

从这个视频可以看出,该道路侧边是实线,这意味着宾利是属于违停。而追尾的女子,在驾驶电动自行车的时候,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边开车边看手机,这也是导致追尾的最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该女子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甚至没有尝试联系车主,当下便驾车离开,从交通法上来说,已经属于肇事逃逸的情况。

七、交通肇事逃逸报警出警流程?

一、现场勘查

1、发生交通事故后,无人员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或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可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撤离现场。对事实、成因有争议的,必须保护好现场,并迅速打122,报告交警。车辆有保险的,应及时告知保险公司到现场。

2、值班民警接到指令后,必须严格在承诺制度的时间内快速赶赴现场,并快速处置现场。

3、进行现场勘查包括现场访问、摄影、制图、丈量、勘验等系列工作。

4、现场勘查记录经复核无误后,应要求当事人或见证人在现场图上签名。

5、为检验需要,必要时可扣留肇事车辆和当事人的相关证件。

6、与当事人预约事故处理时间。

7、事后展开调查必须依法进行,包括询(讯)问、痕迹提取检验、技术检测、损害评估和其他必要的鉴定。

二、责任认定

1、在调查阶段,必要时召集当事人到交通事故处理中心举行听证。

2、在查明事故的基本事实和收集充足的证据后,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依法作出责任认定。

3、公布责任时,必须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席讲清事故的基本事实和认定责任的理由与依据。

4、告知当事人申请重新认定的权利和法律时效。

三、处罚

1、责任认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应对责任当事人作出处罚意见呈送领导审批。

2、根据领导作出的处罚决定填写处罚裁决书。

3、向责任人宣布处罚裁决。

4、告知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和法律时效。

5、完善处罚的相关手续。

6、执行处罚。

四、赔偿调解

收集与损害赔偿相关的证明、票据、各种资料。

在收到认定书后10日内各方一致书面申请公安调解调解成功后,制作《调解书》,并分别送交当事人。

调解未成功或未向公安机关申请调解、逾期申请、对事故认定、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在法定时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五、 诉讼途径解决

1、收到责任认定书后,在交警给出的时间内不予起诉的,也没有达成调解意见的,交警将肇事车辆放车。

2、收到责任认定书后,受害人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同时要全保全查封对方车辆,以保证将来的执行。特别是伤情较重,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的,或者手术治疗的。

3、法院立案后,向交警部门下达《协助执行通知书》,查封车辆。

4、法院开庭,可能构成需要伤残鉴定的,向法院提交鉴定申请。

八、交通肇事逃逸量刑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犯罪行为,也是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严重问题。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也随之增加。然而,在量刑标准上,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困惑。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而且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序良俗。因此,法律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给予了严厉的打击和制裁。然而,由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形式多样,导致量刑标准的制定变得复杂而困难。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形式与危害程度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包括驾驶人在肇事后逃离现场或者拒不履行交通事故处理义务的行为。根据行为的危害程度和社会影响,可以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划分为轻微、一般和严重三个层次。

轻微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指的是肇事驾驶人只是轻微碰撞或损坏他人财产而逃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

一般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造成了轻伤的行为,即肇事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后,逃离了现场并造成了他人轻度身体伤害。

严重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造成了重伤或者死亡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逃离了现场,还对他人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社会危害极大。

交通肇事逃逸的量刑标准

根据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形式与危害程度的不同,法律对于量刑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下是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量刑标准:

  • 轻微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根据公安部的规定,轻微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将被处以罚款,并扣除相应的驾驶执照记分。
  • 一般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一般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将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并扣除相应的驾驶执照记分。
  • 严重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严重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将被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造成了重大伤亡或者死亡,将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死刑,情节特别严重者将被判处死刑。

量刑标准存在的争议和困惑

尽管法律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量刑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

首先,对于严重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量刑标准,是否应该适用死刑仍然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已经严重破坏了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重大伤亡或死亡,应该适用死刑以起到强烈震慑作用。然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死刑刑罚在法律和道德上存在一定困扰,应当更加注重人道主义的思考。

此外,量刑标准是否偏重于刑罚,而忽略了对肇事驾驶人进行及时教育和矫治的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有人认为,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进行惩罚是必要的,但也应该加强对驾驶人的安全教育和行车技能培训,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加强对交通肇事逃逸的打击和预防

为了有效打击和预防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发生,应该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加强交通执法力度,提高侦查能力和效率。通过加强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打击,加大对肇事驾驶人的处罚力度,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以减少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发生。

其次,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道德意识和公共责任感,引导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此外,加强交通监控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控和记录,提高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破案率,为司法机关提供更多的证据。

总结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严重威胁着社会公共安全,对于这样的违法行为,法律必须加以打击和制裁。量刑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严格的法律规定,且需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同时,需要加强对肇事驾驶人的教育和矫治,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以减少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发生。

九、交通肇事逃逸处罚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处罚标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对于涉及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处罚标准,不同地区和法律条例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认可的原则是严惩逃逸肇事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

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未履行必要的停车报警、救助伤者、协助处理等义务,而是擅自逃离现场,逃避法律责任。这种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破坏正常的交通秩序,应当受到严厉的处罚。

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包括肇事逃逸的定义、责任主体、处罚标准等内容。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将受到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

处罚标准分析

对于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相关法律规定了一系列处罚标准。一般来说,根据实际情况的轻重缓急,肇事逃逸者可能面临罚款、行政拘留、吊销驾驶证、刑事拘留等处罚措施。

其中,罚款是最常见的处罚方式之一。根据不同情节和法律规定,罚款数额和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同时,交通肇事逃逸还可能导致肇事者失去驾驶资格,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严重者甚至将面临刑事拘留的后果。

公众意见和建议

在实际执行中,对于交通肇事逃逸处罚标准的争议和讨论时有发生。一些人认为处罚力度不够,应该加大对逃逸行为的处罚力度,以起到震慑作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应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避免出现处罚过重或过轻的情况。

针对不同声音和意见,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强社会教育,提高公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道路交通秩序。

总结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破坏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的违法行为,应当受到严厉的法律处罚。法律法规中规定了明确的处罚标准,并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执行,维护社会正义,保障公共安全。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力度、健全完善司法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发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创造更加和谐、安全的交通环境。

十、科目一肇事逃逸细则?

发生事故后,要经交警部门调查,再确定是否属于肇事逃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行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21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没有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3.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终生不得重新领取机动车驾驶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